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始皇帝。後人稱之為“千古一帝”。 姓嬴氏,名政,秦莊襄王之子。出生于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故又趙氏(先秦時期,姓氏并未統一,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故秦始皇叫趙政)。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歲時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呂不韋及嫪毐掌管。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成人加冕儀式,正式登基,“親理朝政”,除掉呂、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繚,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建立起第一個以早期漢族為主體的強大秦漢多民族統一的封建大帝國——秦朝。定都咸陽。秦王政自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將大臣議定的尊號改為“皇帝”。
始皇帝年表:
公元前221庚辰 二十六年
-220 辛巳 二十七年
-219 壬午 二十八年 -218 癸未 二十九年 -217 甲申 三十年 -216 乙酉 三十一年
-215 丙戌 三十二年 -214 丁亥 三十三年 -213 戊子 三十四年 -212 己丑 三十五年 -211 庚寅 三十六年 -210 辛卯 三十七年
【人物身世】
據《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秦始皇的母親原是呂不韋的姬妾,呂不韋出于政治目的將已懷孕的趙姬獻給異人(即秦莊襄王),后來趙姬至大期生子政;又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為秦質子於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作為一個并不受寵愛的質子的兒子,嬴政少年時期是在趙國都城邯鄲度過的,此時異人經呂不韋從中斡旋已然回到秦國,并認華陽夫人為母,經過多次政治斗爭終于獲得了華陽信任,呂不韋又花費大量精力與金錢將趙姬母子接回秦國,從此嬴政開始了他在秦王宮里的政治生涯。
對于秦始皇來說,最熟悉的女性最莫過于母親了。在秦始皇3歲的時候,父親異人將他們母子作為人質留在了趙國。母親趙姬曾是呂不韋的姬妾,所以“兩個父親”的傳言一直伴隨嬴政的成長,再加上趙國人的唾棄、鄙視都讓年幼的秦始皇對母親———這個唯一可以依靠的人充滿了愛與恨的復雜感受。
秦始皇與母親相依為命。從出生在趙國一直到9歲,這個階段正好是一個孩子心理發展的重要階段,他無法發展出對遠在秦國父親形象的認同,也無法發展出對母親形象的認同,更無法發展出對仲父———呂不韋這個也許是親生父親形象的認同。這些復雜的狀況造成了秦始皇復雜的心理感受。他必須依靠唯一的女性———母親才能生存下來,他卻又鄙視和討厭自己母親的行為,因為這些行為造成了他幼年心靈巨大的創傷。所有的這些創傷帶來的不良情緒都會投射到母親———這個唯一的女性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