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語是我國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它一般由兩個部分構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謎面,后半截是解釋、說明,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所以像謎底。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稱它為歇后語。 歇后語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它由前后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語,后一部分起“后襯”的作用,像謎底。 歇后語可以分成兩種類型: 一種是邏輯推理式的,說明部分是從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結果。例如: 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水仙不開花——裝蒜 啞巴吃黃蓮──有苦自己知(或“有苦說不出”) 還有一種是諧音的歇后語,他在前面一種類型的基礎上加入了諧音的要素。例如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孔夫子搬家——盡是輸(書) 火燒旗桿——長炭(嘆) 糞坑關刀──文(聞)也不能,武(舞)也不能。
上一篇:詩詞簡介
下一篇:五行
|